3月12日下午,我校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任“弘毅”大讲堂第二期主讲嘉宾,并聘其为客座教授。本期讲座主题为“刺绣的传承、发展、创新之路”。

讲座现场
赵红育以中国刺绣千年脉络为轴、以四大名绣为络,对比湘绣的生动传神、粤绣的金碧辉煌、蜀绣的质朴浑厚,着重解析苏绣、无锡精微绣与江南文化的共生共长。当呈现蛇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画面——主持人手持她设计定制的团扇时,她坦言:"这把扇子改稿多次,证明唯有厚积薄发,方能在机遇来临时绽放光彩。"
从宋代无锡织绣名扬天下,到明清闺阁女子以针线抒怀,苏绣、无锡精微绣始终承载着江南文人的水墨诗情。她以"细密间见天地,山水间满诗情"概括精微绣精髓:将太湖烟雨化作丝线层次,令园林花影流转于纨扇方寸。讲座尾声,她寄语师范学子:"非遗传承如同刺绣,需以恒心织就岁月,方能绣出文化传承的新图景。"

筹备组副组长赵刘为赵红育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丝线轻绕,绣绷无声,文化的回响已在校园内激荡。我校将以非遗为媒,以教育为介,编织百年精神丝线,绘就文化自信新图式。(图:沈宇鸿;文:田恬;审核:费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