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建立。
4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三师”),顾倬任校长。
9月4日,建立附属小学并开学。
11月4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附小设教育研究所。 12月2日,教育部视学员王孝缉(字彦如,福建籍)来校视察。
3月17日,巡按使蒞锡视察第三师范学校。
2月,省视学邹楫视察学校。视察报告提到无锡地区教育状况时说:“……省立师范学校毕业生既可供地方之求,而对于行政又能收联络进行之效,此其极佳之现象也。”
2月18日,南京教育厅将本邑及武进,宜兴、江阴、靖江划入第三师范学区区域。 3月28日,省教育厅主试、省视学周维成及助理员姜君来学校检定小学教员事务。
5月9日,全校师生集会,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开无锡学生运动的先声。
教育部颁发“教衍东林”的横幅,以资鼓励。
12月,顾倬辞去校长一职,陈纶接顾述之任校长。
5月,省公署指令“三师”所在学区之乡村添办农村师范学校,校址定在无锡县洛社镇。次年3月,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农村分校(简称“三师分校”)正式建成。
6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三师”学生召声援上海工人,学生巫恒通担任无锡后援会委员长。是年,恽代英同志来校演讲,播下了阶级革命的种子,黄祥斌、管文蔚等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是年,“三师”学生建立了阶级革命的地下组织,学生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6月,“三师” 被改为江苏省立无锡中学,简称“锡中”。 9月,江苏省立无锡中学又被改称为国立中山大学第四大学区无锡中学。
2月,学校随着第四中山大学的改名又改称“国立江苏大学区无锡中学”。 5月,学校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区无锡中学”。
9月,校名复称为“江苏省立无锡中学”。
“九·一八”事变后,“省锡中” 和“锡中乡师”学生积极参与、筹建全县、全省学生抗日救国会,“唤醒乡人,共赴国难”。
省教育厅实行师范独立制,分校奉命单独设校,定名为“江苏省立洛社乡村师范学校”, 1932年10月,本校再改称为“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简称“锡师”。
4月7日,中央党务视察团来锡视察省锡师等校。
11月1日上午,无锡各界在省锡师召开追悼鲁迅先生纪念大会。
7月,芦沟桥燃起烽火,8月延及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省锡师”师生在硝烟弥漫的日子里,仍然坚持在原校址开学上课。11月11日,敌机在学校上空掷下11枚炸弹,被迫停课,宣告解散。11月25日,锡城沦陷,锡师被日寇占领,作为军营、马厩。
1938年春,原任校长周毓莘与原锡师教师江栋成、吴宗汉等,商讨复校事宜。在房舍、经费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几经曲折,议定与私立常州中学(现常州市二中)联合招生和办公;随即借款租房,在上海“公共租界静安寺斜桥弄75号”筹备办公,同时租润康里105号等处为教室,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
1939年2月,在泰兴“学宫”开办锡师分校。
从1942年起,校长周毓莘在上海孤岛坚持办学,沪校师生团结一致,保持锡师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直到抗战胜利。
10月,江苏省政府委派顾琨为校长,来无锡筹备复校。复校之初,暂借东林小学办公,筹备招生事宜。学校向各届毕业校友及社会各界劝募捐款,逐年修复部分房舍,1947年12月12日,学校正式开学上课。
5月22日,锡师团支部和学生会公开成立,团员人数逐渐发展到近百人。
1月18日,中共无锡师范党支部正式成立。 4月,周誓志任学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9月,学校更名为苏南无锡师范学校,此校名一直沿用止1953年9月。 11月,抗美援朝爱国运动在全国开展后,锡师师生积极行动,教师发起万元献金,共捐款385万元,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有346位同学报名宣誓,参加军事干校。
9月,学校重新更名为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
2月,为了适应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初中师资,全省各师范学校抽调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校培训,分编为两个史地专修班,一个语文专修班。
2月,上级委派周沛然任学校党总支书记。7月,上级委派无锡市副市长、原教育局长孙荆楚来锡师担任校长。
9月17日,锡师建校五十周年,总结了“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勤俭朴素、踏实工作”十六个字的优良校风。
1966年6月,“文革”运动开始,学校领导机构瘫痪,整个学校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从是年至1970年,锡师师范部五年未招生。
锡师师范部恢复招生。
从是年起,锡师先后为市里办了八期半年制幼儿师资培训班,后又办两年制的两个班。
6月,薛宏昌任学校校长兼学校党总支书记。学校新建五层教学大楼,增添电化设备,充实了图书资料,各方面得到恢复和发展。
锡师举办数学、语文、化学三个大专班,招收了2个中师英语班,1个小教语文进修班。并招收高中生近400人。幼师培训班招收132人。
1980年起,锡师中师招收七到八个班;先后为市里举办了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轮训班,共六期。是年,锡师再次确定为省重点师范学校。
10月4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七十周年庆祝活动。 是年秋季起,招生范围扩大到苏南各县(江阴、宜兴、武进、镇江等),学校以办中师为主,确立了“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工作目标。
8月23日,江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内部印发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选》作为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参考用书。 是年,我校承担了四大任务:招收普师生,培养小学新师资;招收幼师生,培养幼儿园教养员;负责在职小学教师的业务进修;开设市级各条战线青年干部文化班(两年制)一个,外贸外交系统的大专英语班(三年制)一个,小教行政干部学习班(短期)一个,《汉语大词典》无锡编写组一个。
1月,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召开。6月,学校转发无锡市教育局关于东林小学作为无锡师范第二附小的决定。8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厅报告申请“拟开办幼教培训班”,省教育厅于8月24日函复同意。 是年,锡师被确定为全省中师教育改革试点单位。
是年春,省教育厅确定无锡师范为全省首批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试点单位。 3月,在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校领导作《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的发言。 4月9日,教育部何东昌部长来校考察。 是年秋季,学校从全省中师毕业生中挑选四十名优秀学生进“三•二”分段大专班学习。
学校被评为全国推普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成立无锡市幼教培训中心。
18月25日,省教委批准我校开办幼师脱产进修班。是年,学校颁布五年制(三二分段)试点班课程设置及教学纲要。学校五年制(三二分段)试点班招收应届中师毕业生,学制2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科水平的小学教师。
6月,学校因“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表彰。 是年,学校加强对外交流,先后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泰国、日本等教育团体来校考察。
6月,全国中师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与会代表来校考察。 9月,学校试行由国家教委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新教学方案。
4月,全国中师校长会议在我校召开。 5月10日,省教委《关于无锡师范、晓庄师范“三二分段”大专班招生的通知》苏教普师[1991]21号,内容:一九九一年继续委托无锡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采取“三二分段”形式举办大专班,每校各办一个班,每班招收40人。 10月7—12日,全国大专班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0月11日,全国中师生汉字规范知识竞赛在我校举行。 10月,江苏省1992年大专起点本科班开招。
3月,全省中师校长会议在我校召开。是年,省教委批准我校招收五年一贯制大专班。
是年,学校停招中师。 1996年至1997年,学校新建科技大楼和幼师培训中心大楼,翻造修建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原有建筑,在科技楼内配置了演播厅等现代教育设施。
是年秋季,学校全部招收“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大专班。 是年年底,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省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并成为无锡市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 是年,学校蝉联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获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3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
5月,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来无锡师范视察。 10月,学校举行90周年校庆庆典活动。
2月5日,我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5月1日,国家师范司马立司长来锡考察工作。 7月16日,我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 9月28日,举行锡师与洛师合并仪式,实现了中师资源的优化组合。9月30撤销原“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和“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组建新的无锡师范学校。
5月20日,我校成为江苏教育学院无锡分院,并更名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10月9日,我校与无锡市工业学校实现职教资源的有效整合。 12月15日,无锡高师小学教育研究所、语言应用研究所成立。
6月6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通过无锡市教育局双语实验学校评估专家组关于市双语教育实验工作的评估验收。 9月27—29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顺利通过省五年制师范教学工作评估验收。
5月16—18日,第四届全国语体风格研讨会在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召开,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熙宗、陈光磊教授等国内语体风格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出席本此研讨会。 11月29—30日,由江苏省修辞学会、无锡市语言学会和无锡高等师范学校语言应用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全国汉语修辞和汉文化研讨会”在无锡高等师范学校隆重举行。 12月10日,市长毛小平和副市长华博雅等市领导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视察。
5月31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藕塘新校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6月7日,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来我校视察教育教学工作。
6月9日,我校新校区主楼结顶庆典仪式在藕塘新校区建设工地举行。
学校从无锡市学前街搬迁至藕塘新校区。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办学。
2024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教育部备案,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