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创立于1911年,在短短数年之后,即以“校风严整、学科完善”享誉江苏乃至全国,并于1918年获教育厅褒奖。“三师”严聘教师,许多著名学者先后被聘来校执教,其中有钱基博、钱穆、沈颖若、向宾讽、胡汀鹭等,可谓名师云集。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江苏无锡人,钱钟书先生的父亲,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著有《经学通志》、《古籍举要》、《现代中国文学史》等。他于民国六年(1917)至民国十二年(1923),任教于“三师”。在校担任国文教师、教务长期间,他拟定了国文科的“教授进程”,自编教材讲义《语体文范》、《高等小学国文教材》等,还经常在学生会办的刊物《弘毅》上撰文推介有关书刊杂志供学生选择阅读,十分注意拓展学生的读书视野。1923年,钱基博推荐时年29岁的钱穆接替自己,来校任教。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先秦诸子系年》、《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钱穆在“三师”任教期间,根据学校的规定:“每一国文教师,随班递升于国文正课外,每年必兼开一课。第一年为文字学,第二年为《论语》,第三年为《孟子》,第四年为《国学概论》。”钱穆课余读书写作不辍,四年中先后编成《文字学大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国学概论》等讲义,后三部正式出版,是他毕生学术研究之路的开端。
钱基博(三师国文教师)
钱穆(三师国文教师)
钱基博学术代表作《古籍举要、版本通义》
钱穆在三师时所编的讲义《国学概论》,后经增订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成为他的学术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