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

首页 > 优秀校友 > 正文

优秀校友

乡土小说家、 戏剧理论家——陈瘦竹

发布时间:2024-12-02 浏览次数:

时期 第6期 资料 陈瘦竹

陈瘦竹(1909—1990)原名定节,又名泰来,笔名瘦竹。 清宣统元年(1909)十月十七日出生于无锡港下山联村陈巷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民国十三年(1924),考取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春,考入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历任南京国立编译馆编译,内迁四川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师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剧协副主席等职。

陈瘦竹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影响的乡土小说作家。他自小爱好文学,又深受五四时代文学风气的影响,常在课余时间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发表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学生会主编的刊物《弘毅》上。后来,又写了短篇小说《红豆》,发表在上海《泰东月刊》上,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反映江南农村经济破产和知识分子不幸生活的小说,结集为《奈何天》。另外还有中篇小说《灿烂的火花》、长篇小说《春雷》和小说集《奇女行》、《水沫集》等。

四十年代以后,陈瘦竹主要从事戏剧研究和西方戏剧译介,倾毕生之力打造中国的戏剧理论体系,是现代戏剧美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翻译有雨果的《欧那尼》、肖伯纳的《康蒂旦》,戏剧理论代表作有《现代剧作家散论》、《论田汉的话剧创作》、《论悲剧与喜剧》、《戏剧理论文集》等。

陈瘦竹(1909—1990)

雨果《欧那尼》 陈瘦竹译 1947年初版

《春雷》 陈瘦竹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陈瘦竹戏剧论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