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由江苏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资助、我校承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涵育高质量教师队伍”系列专题讲座之一“顾倬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内涵”在教8-114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施仲贞教授主讲,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入探讨近代教育家顾倬的思想精髓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讲座伊始,施仲贞以张謇、黄炎培等近代名人对顾倬的评价为引,勾勒出顾倬这位教育家“庄重慎默”“实心实力服务社会”的人品、学识和地位。他指出,顾倬不仅是无锡地区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我校前身“官立江苏第三师范学堂”的首任校长,其“教育救国”“以文化人”“实践教学”的理念更与当代学前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高度契合。

讲座现场
施仲贞从顾倬“报恩有道”“教子有方”“功德有成”“著述有声”“育才有爱”等特质切入,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需以“爱”为核心,倡导教师以身作则,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教学,这对幼儿教师树立榜样作用、构建和谐师幼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结合学前教育现状分析,施仲贞指出顾倬所提出的“平民教育”与当前国家推动的“幼有所育”政策不谋而合;所提出的“实践教育”呼吁打破课堂边界,通过游戏、劳动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他以顾倬创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历史为例,建议学生未来在幼儿园中要设计更多生活化、体验式课程。学前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他呼吁学生未来要保持健康、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涵养德性。
讲座尾声,施仲贞以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中“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名言勉励学生,并发出倡议:“作为未来的幼教工作者,我们需以顾倬为镜,努力学习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秉承他那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扬他那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讲座不仅全面讲述了顾倬的教育思想,深化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史、校史的理解,更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激发了同学们的职业使命感。(图:竹珂漪;文:施仲贞;审核:殷丽萍)